油品比色计作为一种测量材料彩色特征的仪器,在油品质量控制和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然而,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。以下是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详细描述:
1. 观察者因素
- 视觉差异:不同观察者对颜色的分辨力存在差异,即使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,由于个体视觉特性的不同,使用同一台比色计测量同一油品样品时,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测量值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较大偏差,影响对油品颜色等级的准确判断。
- 心理因素:观察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对比色计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。例如,当观察者事先得知其他人的测量结果时,其自身的测量结果可能会不自觉地向已知结果靠拢,尤其是在测量小色号油品样品时,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。
2. 仪器因素
- 底色不均匀:比色计由光源、目镜、标准滤光片、标准白板及比色皿等组成。如果这些部件存在问题,如一对标准白板不一致、光源前的毛玻璃被污染、目镜及光源被污染等,会导致底色不均匀,从而造成测量误差,直接影响观测结果。
- 标准滤光片问题:比色计的标准滤光片是由红、黄、蓝、灰四组滤色片组成的,不同比色计的标准滤光片存在差别。若标准滤光片不符合相关检定规程的要求,或者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,如测量食用油时将油洒在滤光片上、将比色计放在湿度大或灰尘多的环境中,都会使滤光片的分辨力降低,尤其是对小号滤色片影响更大,进而产生测量误差。
- 光源不一致:比色计长时间使用后,灯泡会自然损坏。如果使用者随意更换灯泡,可能会使两只灯泡的光通量不同,导致视场中底色不均匀,产生视差,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3. 测量操作因素
- 连续测量的影响:用比色计对某一油品样品连续测量时,最初可能会感觉被测样品的颜色与标准滤色片的颜色有差异,但随着观察时间延长,人眼的分辨力会降低,又会感觉到两者颜色一致。因此,在测量时,对某颜色注视片刻后,需迅速将视线离开,注视远方片刻,再进行下一次测量,以减少视觉生理引起的误差。
- 测量环境问题:测量环境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线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比色计的测量结果。例如,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中,油品的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,影响其颜色表现;湿度过大可能会导致比色计部件受潮,影响性能;强烈的光线或不稳定的光照条件会干扰人眼对颜色的观察和判断。
为确保油品比色计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影响因素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小。这包括选择专业的操作人员、定期校准和维护仪器、保持测量环境的稳定等。